236 盐田 (1 / 3)

虽然沟滩晒盐法试验成功,但池非并没有马上在各大盐场大肆推广。

在没找到足够多的可信盐工之前,池非并不打算在其他盐场推广此法,以免秘密外泄。

由于一下子建了这么多滤池,原本充当盐工的宁家家生子们一下子显得人手严重不足。

为了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,宁雅柏只能通过飞鸽传书的方式通知远在西北的父亲,请他派更多可信的人过来充当盐工。

宁志远得知此事后,欣喜若狂。立刻派了一百多户军户,合计五百多口人用马车分批送往九江。

另一方面,宁雅柏开始把大量适合晒盐的无主海滩征为官府用地,并且还学池非那样在周围大建围墙,不许其他人进入。

同时把当地所有工匠都请了过来,让他们在这些海滩上建造数量庞大的滤池,准备扩大生产。

由于坐马车比骑马要慢不少,当这五百多人历经两个多月路程,陆陆续续从西北赶到了九江时,宁雅柏已经在当地各个海滩上一口气建了五个盐场,平均每个盐场都有上百座滤池。

这些盐场不仅统一有围墙保护,而且周围还有士兵把守,守备森严。任何不经允许擅入者,格杀勿论。

就在宁雅柏大肆兴建盐场之际,池非正式开始了盐田法的研究。

盐田法主要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。

首先,盐工将海水通过沟渠引入蒸发池中进行暴晒,以减少蒸发池中的水份。

当蒸发池里的海水被蒸发到一定程度后,就会变成充满盐份的饱和溶液。

此时再将这些饱和溶液倒入结晶池中继续暴晒,直到水份彻底蒸发为止,此时所产生的晶体就是最为常见的粗盐。

这个方法听上去很简单,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个“晒”字。

因此盐田法必须要选择气候温和、阳光充足、地势平坦的地方才有可能实行。

这个条件实际并不容易满足,首要条件必须是沿海地区,其次是日照要充足,气候少雨干燥才行。缺一不可。

而沿海地区受洋流影响,一般多以潮湿多雨、容易产生台风或季风天气为主,因此很多沿海地区是不适合晒盐的。

至于这里究竟适不适合晒盐,池非心里也没底,只能先试试再说。

首先是先在离海岸约四、五百米远的地方挖出一排排蒸发池。然后往海边方向挖出引水沟渠用于引入海水。

这一步基本上跟沟滩晒盐法中建蓄水池的步骤是一样的。

只不过蒸发池的数量远比蓄水池要多得多,一排接一排,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盐田。

每个蓄水池的面积大概一亩左右,深度由深入浅,越往后越浅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